Designer 100:日用之道高一强「寻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让设计服务于大众」
随着无印良品等国际家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博得了众多消费者青睐,大家开始享受着优质的家居产品带给我们身心的愉悦。无印良品的设计理念对日本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那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又是什么呢?设计癖将为大家介绍一个专注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家具品牌:日用之道。并与创始人高一强共同思考国人的生活方式应如何作出改变。
寻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只做「第一次」设计
中国人潜意识里就有将就的「惰性」。例如收纳,中国人在收纳方面不是纳,是藏。要打破这种长久思维惯性很难,需要引导。为了把「将就」变为「讲究」,他开始反思母体文化,深度研究「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更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从而设计出符合消费者的实用、耐用、价格合适的产品,并于 07 年回到清华美院读研,在学习中尝试寻回国人本体的文化脉络。经过几年的沉淀,高一强把感性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提出的感知意象( Affordance ) 作为设计理念的核心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其中,由此创建了日用之道。
家具是回忆的载体,日用之道努力为这些想要懂得生活的人创造条件:做好第一次设计,把第二次设计留给使用的人。高一强对设计癖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对生活方式缺乏自主思考,而现在的 80、90 后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他们开始做眼里的自己,不太在意别人的眼光,遵从自己的意愿,不需要靠品牌来划分阶层,根据他们的人文经验和逻辑去判断喜欢和不喜欢。对家具能够进行随意搭配以及对空间的自由处理正是这代人所追求的,这也是日用之道去装饰化而突显简洁风格的原因之一。让他们感受到不是因为家具把人的生活变美,而是人的想法和「再创造」能力让家具变得更精致。他确信未来五年内中国定会因这代人独有的观念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巧用人体工学,让产品回归本味
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曾说,一件东西必须在各个方面都同它的目的性相配合,在实际上能完成它的功能,是可用的;既然设计它,它当然要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它必须绝对地为它的目的服务。换句话说,要满足它的实际功能,应该是耐用的,便宜的,而且是美的。
日用之道的每款家具就都巧用了人体工学方法。例如设计癖看到的这套直棍沙发就体现了它巧而妙的设计点。普通沙发的坐垫大部分会选用传统复合海绵填充再用一厘米厚的定型海绵固定。而日用之道的这款沙发的海绵坐垫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对角海绵切割法:海绵前端位置是硬度海绵,起到撑托的作用;后端是高回弹部分,起到舒适的效果。同时因传统海绵的硬度问题会令身体久坐后感觉较累而且还会容易向前移动,因此为防止移动,技术人员往往会在传统海绵底部加有粘扣,然而日用的直棍沙发只需要在底部的后端加上粘扣即可。这种简洁的设计不仅在制作方面会相对容易多,在成本方面也会比较节省,也能使海绵坐垫的使用周期延长。
直棍沙发的材质选用百分百的榉木,硬度只有 0.4,而且木性特别强,很容易变弯。在过去榉木是拿来做官帽椅的把手和 S 型靠背的,所以它对生产和工艺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需要经过好的设备处理;日用的家具全部选择水性漆,不会产生刺鼻的气味;在烘干方面至少需要 21 天烘干,14 天自然风干再加上两周的碳化过程。这等于一件产品就需耗时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制作过程才算完毕;包裹沙发的坐垫套选用了棉材质,触感轻柔舒适,一年四季都适用。
当产品进入消费者的家里,开裂变形的情况都可能会出现。对于一个家具品牌来说,没有自己的工厂对品牌发展来说是很受限制的,因为不仅工艺得不到保障,售后服务也难以提供。因为板材的一次烘干后还有需要碳化处理的,都需要得到专业、精致、严密的「工序」。同时每块木板都有不同密度,而密度不相同的两块板材在工艺要求上是不能拼在一起的。例如一个桌面可能需要五块板材来拼接,同时要看五块板横截面的年轮(通过年轮能完全看清密度)如密度不一致,有一个出现膨胀,就会影响到其他的密度。由于和 45 年老品牌华日集团是合资关系,在售后方面日用之道有着十足的信心。
设计不为凸显自我,是为方便大众
高一强早年曾为参加红点、米兰等设计展而煞费心思,但经过了几年的周旋和沉淀,他发现普遍设计师已经把设计过于艺术化,背离了设计的根本状态。很多人质疑日用之道是不是在做设计,而他更是坦言不会把自己归类为原创设计,只是踏踏实实做产品。而他所理解的设计是为人服务,而不是服务于自己的欲望,就像是把使用者当做家人,为他们提供更方便和舒适的使用体验。著名德国工业设计师 Dieter Rams (迪特·拉姆斯)对他的影响很大,因为 Dieter 就是明确产品的目的而不是游离于作品,所以他的产品才被广为流传。
作品代表着个人,而产品是寻找使用需求。对于日用之道来说就是完成制作到销售的过程,过多装饰可能会让消费者觉得产品不够实用。就像我们可能很难看到拖把的把手存在雕花工艺。高一强认为实用的东西要遵从忠顺之德,不突出也不耀眼,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这就好像好产品自己会发声,当你赋予它那么多装饰的时候,它已经脱离了本源质。他还强调作品与产品的关系,是设计师应该深刻思考的命题。日用之道不是在强硬灌输消费者什么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而希望大家可以自己去发现和感悟,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产品从而去打造本位的生活方式。

除非注明,文章均为设计癖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设计癖」,并给出设计癖原文链接,侵权必究。
你此刻的心情
-
104
-
2
-
2
-
6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