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被烧毁,它到底有多宝贵?
文章来源:日本设计小站
ID:japandesign
作者:日站君
这样的新闻,很容易就被一带而过,但你可知,它是国内最长木拱廊桥——万安桥。
01
痛心,我们该如何修复!
万安桥在文物价值上是“无价之宝”,在当地人是成长的回忆:
“桥被烧毁了,当晚我身边很多年长的村民都在流泪。”
万安桥始建于北宋,也曾多次重建。在被毁之前,它是国内现存最长的贯木拱廊屋桥,长达98.2米,全部用榫卯连接。
最新一次重建是在1932年,之后进行过多次修复。但依然具备很高的文物价值。
而目前,我们通过视频可以看到,这座木桥已经烧得只剩骨架,全部坍塌。
但有幸的是,主桥体尚存,想要“复原”并不十分困难。
在闽东北和浙西南区域,关于廊桥营建的非遗传承人比较多,造桥经验十分丰富,因此修复万安桥并不算困难。
正如屏南的一位艺术鉴赏家所说:“只要技艺还在,万安桥就永远存在。”
但万安桥源于一位天才工匠的灵光一闪,不少结构的设计思维是很跳脱的,拱桥每个拱的跨度都不一样,让这些木拱在最大跨度相差近一倍的情况下保持和谐。
不论是从在历史价值上,还是从当地居民的情感接受程度上,可能都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地位。
这让牵扯到文物相关话题,有了现代科技的加持,对于一些古建筑而言,重建或许比修复来得更加容易。
但我们究竟需要的是一件“崭新”的文物,还是应该尽量还原文物本身的样貌,哪怕老旧也好,残破也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 惟中国有之! ·
万安桥这种桥梁结构最早出现在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中,著名桥梁学家唐寰澄曾将其命名为“贯木拱桥”。
它不用一钉一铆,建造的时候,多根直木交错相贯,同时用梁木横插形成的拱。
木头们在自重的作用下交织在一起,互相支撑,互相制衡,贯木拱廊桥也代表了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
它和贯木拱桥一样采用了编木拱架结构,但在木拱的基础上搭建廊舍以遮风挡雨,不仅能和桥体构成一个整体,同时也能分担部分桥面载荷。
这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卯榫结构,以一种极富艺术感的方式,精准搭建出整座桥的主体和桥面建筑。
唐寰澄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中盛赞木拱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惟中国有之”。
02
电影里的万安桥
《飞刀华》,一部拍摄于1963年的电影,算是最早期带有武侠元素的片子,取景地之一就在万安桥。
在陈丹青的《退步集》中,他还提到过这部电影:“看完《飞刀华》就到处找刀片钉子之类,插上鸡毛,看到没人的地方就“唰”地镖过去。”
片中大量场景在万县取景,西山钟楼,万安桥,天子城…
· 火灾前的万安桥 ·
火灾前的万安桥,其结构和布局,有幸,我们可以在历史博主@黑敀的微博中得以看全。
万安桥是现存的少数的巨型古廊桥,更是最后一座三木拱以上的古廊桥。
对于闽浙廊桥文化的研究,它的样本作用是独一无二的。
03
世间好物不坚牢
其实,像万安桥这样的文物建筑被烧毁,并不是孤例,一些历史遗产和它有过同样的命运。
比如,巴黎圣母院。它已经被烧毁三年,它的重修牵动着全世界的心。
在所有行动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全世界设计师都在竭尽全力地弥补那场大火带来的损失。
日本京都的金阁寺,也曾在1950年被一把人为的大火烧毁。
韩国首尔被视为“国门”的崇礼门,也遭受过大火摧残,楼阁上部木制框架连同瓦片全部崩塌。
同样被大火烧毁,如今只剩下一个牌楼,作为圣保禄教堂的遗址,以供游客参观。
这些古迹都曾受大火重创,但后来无论是经过重建还是保留,在一定程度上都获得了新生。
04
别让悲剧再重演了!
回到我们的万安桥。一场大火,让我国少了一个国宝,少了一座伟大的建筑。
万安桥作为“闽浙木拱廊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7县22处廊桥之一,它的毁灭对我国廊桥的申遗有着很大的打击。
这些国宝级建筑,它们是凝固的历史,它们是文明的符号,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万安桥的悲剧不能再重演,别让更多的“廊桥”成为“遗梦”!